在行走中学习
——赴澳大利亚学习之感受
盐城市建军路小学 徐红飞
早在2018年9月,我由区、市教育局推荐,经省教育厅、省政府外事办、区财政局、区政府外事办、区委组织部、市外事办的全方位的层层审核,终于获得了这次赴澳大利亚学习两周的机会。虽然审批过程比较复杂,但是于我,却有一种机会来之不易的欣喜。
紧接下来的办证手续依然比较复杂,我先到市出入境管理办公室拍照,录入指纹,然后再携带层层审核后的材料返回到省教育厅苏教国际部办理学习所需一切手续,几度奔波,让我欣喜之余又添了几分期盼,几分急切。
然而,就在一切手续办好之后,我又接到通知,外出学习的时间由最初计划的2018年12月延至2019年5月,这无异于在我的热切的心头泼上了一盆凉水。但很快我又自我安慰:自古就有“好事多磨”的说法,现在的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耐心等待,方得始终。于是在等过了漫天飞雪,等过了春暖花开,今年五月,我终于如期出行。可是,由于时间延迟,有几位校长却在出行前不得不临时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于他们而言不无遗憾,于我而言,学习的机会虽姗姗来迟仍激动不已,倍加珍惜,因为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外出“喝洋墨水”。
怀揣激动之情,经历近20个小时的行程,驶过高架、高速;飞越高山,跨过大海,终于来到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墨尔本机场,接受了签证、安检,甚至有些同志还接受了猎犬的嗅检。来到机场外,新鲜、好奇之感由然而生,但薄弱的英语基础让我感到一丝担忧。出了机场,我就像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人一样,不知东西南北,不知地处何地,不知身旁的建筑物为何处所,更不知路标上的指示是何信息,也不知往哪去……只能拖着行李小心翼翼的跟随在苏教国际驻澳工作人员的身后,生怕一不小心跟丢了。那种感觉使我终于理解了我那目不识丁的母亲为什么总是不肯从乡下的家里到我这儿居住的原因了!
在苏教国际澳洲基地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我们住进了墨尔本公寓式酒店,同时被告知以下注意事项:(1)第一周的学习日程是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墨尔本大学指定教室学习并了解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及教育状况;(2)在澳学习期间需自己负责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同时一日三餐也需自己做。学习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是一起三餐的自理,又是身处饮食习惯不同的异国,这怎么解决呢?我的心里泛起了隐隐的担忧。好在,我素来还有些自理的本领,暂且慢慢适应吧!
学习日的第一天,我们就像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一样被人领着来到墨尔本大学指定的教室上课,上课时间为上午 9:30---12:00;下午1:30---4:00。在同声翻译的帮助下,我们开始了第一周的学习,下午课程结束后再被人领着带回住处,也许是基地工作人员知道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不识回程之路吧。随后的几天我们就是自己往来于学习和住宿的地方,尝试着去熟悉周边的环境,尝试着适应陌生环境的生活。外出时,我们用有限的英语单词沟通,实在不行,就用上手势比划、英语翻译软件等,可谓绞尽脑汁。在摸索尝试期间,我们有了重大的发现,在墨尔本有许多华人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仅墨尔本大学就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中国),这可以使我们因几乎目不识丁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在街上耐心等待,遇到华人千万不要矜持,一定要热情好问。我们如法炮制,多次解决了购物、出行中语言不通,沟通困难的问题。这不仅让我有了几许安慰,同时也感到自豪!于是在想方设法克服“目不识丁”之难关的过程中,我也逐步适应了当地的学习与生活。
澳洲学习第二周的日程安排为走进当地几所开设中文教学的中小学全天候学习。这几所中小学都没有高耸的围墙,有的只是由矮矮的木质栅栏围成的简单护栏,也没有高大的校门,有的是同样矮小的木质或铁质校门,没有门房也没有保安。
学校的校舍都是由或多或少的别墅式平房组合而成,校园内没有整齐划一的场所,只有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场所,到处长着花草和不知年岁的形状各异的树木。这些学校的校长说:我们的校园里坚决不允许马儿进来,因为马儿会踩踏草坪下兔子的窝。各种活动器材看似无序地安装在各处,课间活动时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或在体育器材,或在草坪上玩耍,显得很自由。
这里孩子们都是上午9:00到校,下午3:30放学,中午在教室里简单地吃一些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如:披萨、面包等。
午间,老师们大都集中在一间大活动室内喝点咖啡吃点简单的西餐,略作休息,下午1点又开始新的工作。校园环境优美,与自然融为一体-----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工作轻松!
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共有六大州和两个领地。基础教育由各州自行负责,我们此次学习的墨尔本隶属于维州,维州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
此次维州培训日程非常紧凑,形式丰富,既有宏观的澳洲教育体制介绍,联邦制国家的课程发展介绍,也有微观的诊断性教学、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等讲座,更有几所开设中文教学学校的参观考察。
1.学校自主设置课程体系。澳大利亚实行分权型、民主化的管理体制。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只对各州中小学课程发展给予指导和项目资助。以联邦政府关于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州政府关于课程设置纲要为基础,校长根据社区、家长的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现有的师资力量决定学校课程设置。比如我们参观的哈客威小学,因为该校校长有在中国工作的经历,他很喜欢中国,所以就在一到六年级都开设了中文课,可见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非常大。
2.教师自主设计课程内容。澳大利亚没有统一的教材,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自主决定如何组合课程内容、选用何种教材和教学方法。其实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需要思考怎么教,更要思考教什么。这一点在布兰伍德公园小学得到了验证,该校的中文老师介绍说,她在教学五六年级中文课时没有任何教材,都是自己编写的教学内容,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完全由她自己做主。其次,在维州的小学课程还有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综合性,没有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界限,所有老师几乎都是全科老师,例如四年级教学“南瓜”这一主题教学时,经历了先让学生种植、成熟后采摘、然后切块再卖给家长的过程,很明显,这个教育实践过程包含了许多学科的内容。
再例如我们参观学习教学的“数学盒子”这一课,教者先是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己的学具——数学盒子,然后通过游戏填数字学计算;又如教学中国节日主题实践课时,就会充分利用节日,如春节期间首先带着孩子们一起制作红包,学说“恭喜发财”,然后拿着红包回家跟家长说“恭喜发财”,并向家长索要红包。如此种种教学设计也正说明了这些教学都是没有分科的界限。
1.琳琅满目的教室布置。无论在哪一所学校我们都看到所有的教室都挂满了教学卡片和学生作品,就连过道里也张贴着学生活动时的照片和作业。学生作业充满个性,趣味十足。学生亲自种植的丰收果实也自由地堆放在教室门口,教室内的课桌椅想怎样摆放就怎样摆放,可以一个班上课,也可以拉开教室之间的隔门几个班级一起上课,一切都是看起来那么自由。
2 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校长都非常热情地带着我们走遍了每一个教室,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轻松、愉快,他们或趴在地上,或坐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都可以。课堂上老师都很用心地开发了很多游戏,小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在游戏中完成,在游戏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那么的平等、亲密。
3 科学适合的课堂期待。课堂上无论老师还是孩子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在我们参观的学校中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你们别指望上一节课就能让孩子完全记住某个词汇,需在长期的练习与使用慢慢掌握。这种“不着急,慢慢来”的心态完全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
1 强调健全的人格培养。我们在培训期间多次的听到“健全的人格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的话语。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成人比成才重要”。维州的中小学都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每个学校都有专职的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哈克威小学,有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我们参观快结束要离开时,该校集中了全校师生为我们举办了隆重的欢送仪式,由学生主持并表演了节目,在仪式快结束时突然有个小女孩走上前来送给我们每个人一张纸,那张纸上打印的应该是一首短诗。其实这个小女孩我们早已就有关注到,她应该是一位特殊儿童,那么这位特殊女孩的举动是自己的行为,还是学校的特别安排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学校对这个孩子的关爱却让我们特别感动。
2 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澳洲的孩子就如同澳洲随处可见的桉树一般,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自然健康地成长。到了高中如果感到学习困难可以转向学习就业技能。孩子们无论给自己制定了什么样的人生规划都没有人干涉,这里许多孩子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蓝领。这里整个社会和学校、家长都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人生就如同一次次遇见,此次短暂的两周澳洲学习和参观就是人生中的一场遇见,既有好奇也有惊喜和发现,还给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思考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转化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思考二:课程设置需要关注选择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多样性。
思考三:课堂教学需要关注“每一个”,让孩子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